从7月15日开始,青岛大学分管校领导、各学院学工人员和班主任、职能部门和校友组成了百人家访队伍,先后奔赴山东省内50余个县市,省外新疆、贵州、山西等地区的166个家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为学生及学生家庭送去了关爱与祝福、信心与力量,将健全家校联动机制、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帮扶工作落到了实处。
访少数民族家庭 访出了民族大团结
2019年8月11日-16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彩云带领学生工作处相关人员不远万里赶赴新疆和田、喀什等地区,走访慰问了学校3名维吾尔族学生。恰逢少数民族古尔邦节期间,学校送去了节日礼物以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并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思想动态、暑期表现等,为后续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收集了有效信息和关键素材。
走访慰问中,带给家访人员最深的感受是,虽然走进的是不同的家,面对的是不同的家庭状况,但不变的是这些家庭都纷纷向家访人员讲述这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们的家庭从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发生的可喜变化,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讲到激动的时候甚至流下了热泪。在学生麦尔丹(化名)家中,他的母亲用维吾尔族语言动情地说:“当孩子第一次看到大海和我视频时,我激动的哭了,感谢党和政府,让我的孩子能够享受到这么好的教育,能够走到那么远的地方,看到我们从来没见过的风景,他替我们实现了梦想。今天老师们又不辞辛苦、不远万里来到我们家中,我们非常感动,能够在这样的学校上学,遇上这样的老师,我们很放心。”在座谈交流中,老师们鼓励麦尔丹带动家人学好国语,争做少数民族学生表率,完成学业后能够早日带着家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访应征入伍家庭 访出了家国情怀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校党委副书记杜方波一行赴莱州走访慰问了药学院一名应征入伍学生家庭,鼓励他在部队安心服役、建功立业、为校争光。
该生从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一直期待着携笔从戎、报效祖国,大二时他终于有机会圆了自己的参军梦想。但在入伍前,他的父亲在工地打工时遭受意外事故,面对原本身强力壮并作为家中顶梁柱的父亲,突然间就瘫痪在床失去意识,该生心理遭受了沉痛的打击。但他深知参军入伍不仅是自己的梦想,也是父亲多年的希望,怀着对父亲无比的牵挂,他最后还是毅然选择到部队报道。
家访中,学校领导老师不仅送去了慰问金,还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的家庭,并让家长转交给他《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励志书籍,勉励其安心服役,不怕困难,积极追求进步。
远在黑龙江某边防舰艇服役的同学听说老师们来家访很是感动,他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辜负学校领导老师的期望;得知学校今年成立了以优秀退役复学学生为主体的青核先锋营,他希望自己退役后也能加入其中,继续发挥部队优良传统,做校园文明的倡导者,国防知识的传播者和国防教育的实践者,引领青大学子为国防事业做贡献。
访轮椅女孩 访出了自强不息
青岛大学2019级新生蔡东晓来自平度九中,今年她以省内高考理科592分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录取。蔡东晓3岁时被确诊为脊肌萎缩症,6岁时父亲因意外去世,小学三年级以来上学之路一直是靠着母亲抱着完成,但东晓品学兼优,成绩一直在级部中名列前茅,先后获得“自强自立好少年”、平度市第四届“希望之星”、2015年度青岛市“春蕾之星”等荣誉称号。
得知东晓情况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彩云带领教务处、学工处有关工作人员冒雨前往蔡东晓的家中,为她送去了夏东伟校长亲笔签发的2019年第一份录取通知书,并表示为母女俩免费提供单间宿舍、卧具等床上日常用品和一些生活必需品,给予蔡东晓减免学杂费等最大限度的资助,给予其母亲校内临时就业岗位等。
“轮椅女孩”的故事被半岛都市报、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青岛大学官网等校内外媒体纷纷报道,引发了社会对蔡东晓自强不息精神的高度赞赏,对青岛大学暖心做法和人文关怀的广泛赞誉。
访建档立卡学生 访出了信心和力量
青岛大学高度重视建档立卡学生的资助工作,从入学到就业对建档立卡学生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资助育人计划。每年的寒暑假家访工作将建档立卡学生作为重点家访对象,力争实现建档立卡学生在校期间“家访”全覆盖,同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校友的支持,把对建档立卡生的关爱切实做到“家”。
暑假期间,校党委副书记杜方波,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彩云分别带领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到莱州、泗水慰问建档立卡学生,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详细了解每一户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经济来源等;为每位建档立卡学生家长送去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详细介绍了学校针对建档立卡学生的各种资助保障措施;为每位建档立卡学生送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等励志书籍;激励他们坚定信心,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在求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就在这个暑假,学校学生资助中心的老师收到了寒假期间学校和即墨校友会联合家访的建档立卡小蓝(化名)同学分享的喜讯,她成功考取了青岛市崂山区的教师编,当上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喜讯传来,曾经参与家访的校领导、老师们、校友们都为她欣喜不已。小蓝同学母亲几年前因病在除夕夜去世,从此以后父亲就患上了精神疾病,每到除夕临近时,病情尤其严重。寒假家访时,小蓝父亲再次犯病,家访人员只好临时把家访地方改成了当地村委会。校领导、即墨校友会共同为小蓝出谋划策和心理疏导,鼓励她珍惜点滴时间,顽强拼搏,争取通过教师编考试。家访结束后,小蓝同学给老师写了一篇家访有感,她说家访对她触动最深的是老师替她抹去的泪水,让她体验到了久违的关爱,她一定会带着大家的关爱奋力前行。
自2002年开始,青岛大学不间断的进行寒暑假家访活动,截至今年家访活动已经走过了18年,18个寒暑往来,每一次家访,都是爱和希望的传递,是爱与爱的交流,是心与心的碰撞,为老师和家长架起了一座“心”的桥梁,精准家访,访出了希望和未来,也访出了青岛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片新天地。